首页> 论文集选
北美华文媒体的当代转型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报纸是由海外来华传教士出于宗教目的而产生的。他们最初办报的目的是希望报纸形成一种宗教宣传,将上帝的福音传达到尚待开启宗教意识的中国民众之中。但是,在无意中却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大门。而越洋来到海外的华人所创办的中文媒体,既承担着新闻的功能,又担负着政治、经济、法律的功能。这二百多年来所展现出的,除了与母国的新闻制度、角色、理念有显著差异外,它又与母国的政治格局和角力纠缠在一起,由此而发生了多次重大的转型。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侨务政策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对于北美的华侨华人开始从各个方面进行关注、关怀。1979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美、中美建交,奠定了中美关系友好发展的基础。伴随着冰封了30年外交关系的解冻,两国的文化、教育、经济、艺术等交流也开始启动。中国派遣留学生赴美,允许探亲出国旅游。这个群体在十年中迅速成为一个新移民的小区。北美的中文新闻媒体也由此迎来一个新的时期,不仅走出封闭在传统侨社中的格局,为新移民提供信息,而且也完成了从以前的单项选择即仅仅代表台湾或者香港的中国人的中文报纸,变成了代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报纸的三分天下。在报纸的宗旨、理念、采用的新闻标准和来源方面,都与以往有了极大的不同。

1972年,美国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案,华人移民美国不再受到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那种苛刻限制,新移民法实行入籍配额制度,每年华人可以通过亲属移民、工作移民等加入美国国籍,配额达4万人。美国华人在这一阶段中成长较快,1990年,来自各地的华人人口总数约达到164.55万人。这一数字不包括来留学、访问的短期居住人群。华人工商业者和知识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像贝聿铭、王安等著名的华人企业家。他们的经济实力上升很快,这就为中文报业的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的中文报刊,大约总计有700余种,其中约500种左右是在1970年之后创办的。但是,绝大部分报纸宗旨是为服务传统侨社,也就是早期到美国奋斗之后定居美国的侨民——以粤语为主的广东和东南亚一带的老侨。创办初期,仍像早期中文报纸一样,对于中文报纸的艰难认识不足。一般都是小资本经营,有的是个人集股创办。往往在初办时期,众人集资,雄心万丈,一旦遇到经济问题,没有后续资金,只能宣告停刊。此外,也有少数办报是被一种理念所鼓舞,最后由于资金缺乏而告终。

在这一阶段的办办停停的重要报纸有下列几种:(1)《美洲华侨日报》(1940—1989)。由于资金问题,长期处于困难境地。中美建交之后,一度有所改善,邓小平访美时还为该报题词:“愿你们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更大努力。愿你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作出更多的贡献。”(2)《联合日报》(1952—1998)。此报停刊的根本原因是面对美国华人移民的转型不思改型,终至与新华人小区脱节,读者抛弃了这份报纸。(3)《华美日报》(1943年至今)。国民党要员所办,圈子极为狭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4)《纽约日报》(1972—1986)。(5)《北美日报》(1978—1987)。(6)《华语快报》(1980—1987)。

台湾的大型报业集团看到了北美洲中文报业既有零散小型和无法持久的特点,又有受众的广泛性和未来巨大的商机,开始向美国进军。最先进入美国市场的大型报纸是余纪忠的《中国时报》。余纪忠为国民党中常委,1950年在台湾创办《征信新闻》,当时仅是一份侧重经济信息的小报,经过大约15年的发展,逐步确立起岛内民营大报的地位,对某些重要问题的评论、建议等深受岛内朝野重视,1970年代末突破100万,成为岛内第一大民营报纸。1968年9月1日,《征信新闻》改名为《中国时报》,并迅速发展成为台湾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余纪忠对该报使命归纳为“政治民主,民族认同,稳定大局”,并以“开明、理性、求进步;自由、民主、爱国家”为办报宗旨。1975年9月,《美洲中国时报》在纽约和洛杉矶两地正式发行,深受当地华人的欢迎。1984年,洛杉矶举办奥运会,来自中国的选手首次参会。该报大幅报道大陆选手获奖的消息,其报道手法和倾向在当时犯了台湾当局大忌,时任国民党中常委的余纪忠遭到围攻,被指“为匪作伥”,台湾军情系统更处处打击余纪忠和《中国时报》,又扼杀办报经费所需的外汇。在多方压力下,1985年,余纪忠无奈宣布《美洲中国时报》停刊,全面退出美洲市场。

跟随《美洲中国时报》的经营模式,1976年12月,台湾联合报系同样在美国纽约创办一份中文报纸——《世界日报》。创办之初,艰难经营,全力与《美洲中国时报》打擂台,并随着《美洲中国时报》于1981年在洛杉矶设立分社。该报比起《美洲中国时报》来更加保守和偏右。一开始没有大陆新闻,清一色是台湾岛内的消息,倾向性非常明显。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大批留学生和探亲家属来到美国,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小区。这部分人士对于中文报纸没有大陆新闻是不满的,而《美洲中国时报》早就关注大陆新闻,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报道角力中,明显优于《世界日报》。《世界日报》直到1982年底才开始有了大陆新闻,但立场站在台湾当局方面。

在《美洲中国时报》被迫退出美国市场之时,对于《世界日报》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该报在美国的新闻从业人员逐渐意识到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并分析中国未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必将在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于是,该报调整战略,从1987年起,该报的中国大陆新闻报道增多,对于大陆的负面评论开始减少,言论上也更加开放。以洛杉矶为例,该报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从来不聘用大陆籍的记者;1990年之后,连续聘用来自前新华社以及国内其他媒体来美发展的记者,大陆籍记者在该报逐渐增加;到了90年代末,达到与台湾籍的记者平分秋色的比例,有的并成为新闻主管。从聘用记者这一端,可以看出这个报纸加重报道有关大陆新闻的意愿和策略。这种逐渐加强中国大陆版面的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与日俱增,并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国政府和新闻媒体取得联系,争取合作。

《中报》的起落,可以看出两岸政治力量在美国中文报业中角力的过程。美国《中报》原是香港中报有限公司于1980年9月在纽约创刊的美洲版。创办人傅朝枢,早年曾在山西省军政领袖阎锡山处工作,1946年赴台湾。1976年8月,时为律师的傅朝枢接掌夏晓华的《东方日报》改名为《台湾日报》,任董事长。1978年8月,因批评台湾政府言论,引起当局不满,国防部出面收购,强令易主。傅朝枢被迫转赴香港创办《中报》及《中报月刊》,1982年又在美国创办《中报》。他提出的办报原则是:“面对海峡两岸,均存善良愿望。”由于傅朝枢秉持这个理念,他得以多次前往中国大陆访问,并三次得到邓小平的接见。1981年8月26日,正是在接见傅朝枢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方案,这是“一国两制”概念首次公诸于世。《中报》及时地报道了这个消息。这是一个合适的契机。中国迫切希望有海外中文报纸在美国传播中国的正面消息以及某些不宜在中国大陆发布的新闻,傅朝枢正值此时进入中国,获得中国官方支持。从1983年开始,这份报纸就在经济上和市场上发展迅速,一大批有新闻业务能力的人才在《中报》得到了发展,有中国背景的企业给予该报以财力的支持,成为美国中文报纸中与《美洲中国时报》、《世界日报》鼎足而三的一份大型日报。尤其是在《美洲中国时报》关闭了在美国的业务之后,在两岸仍旧敌对的情况下,《中报》以不带偏见稍偏左的立场,报道中国大陆新闻,拉近了两岸之间的距离,填补了美国中文报纸全面反映大中华地区的空白。这在当时对大陆有严重偏见的美国华侨华人小区是非常难得的。1989年年底,该报停刊。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超速发展,在全世界的地位显著提高,新闻的重要性向着中文报纸和大陆新闻倾斜,两岸在北美地区争夺话语权,通过中文报纸及其他电子新兴媒体争夺舆论阵地。这一时期的报纸由下列不同来源和资源组成:

原有的具有历史悠久的报业,依靠广告、商业版面生存牟利,随着经济实力起舞。例如,《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近十年来其言论版没有再向右转,而是适度温和,圆融贯通。

秉持美国新闻理念,掀起了一股民间兴办媒体的热潮,尤其是网络化之后的新媒体。在美的留学生、企业家,甚至远在中国的媒体人,均标榜建立不依附任何政党的独立媒体。这些媒体有自己的独立采编人员,以报刊文摘或以国内某些渠道为其网络来源,广收并蓄,对各种势力和观点都予以报道,网站呈现多元文化色彩。

1990年,美国《侨报》的诞生。该报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在旧金山和洛杉矶设立分社。1994年,上海《新民晚报》在洛杉矶开始发行;1996年,开办《新民晚报》美国版。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并不仅仅依靠直接办报而获得扩大,一些历史悠久的报纸如《国际日报》被具有亲大陆的侨商买下,具有中国大陆背景的人陆续在美国开办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等。例如,洛杉矶的1370洛城双语电台及此后发展的鹰龙传媒、环球东方电视台等。

20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在全球形成一股对报业的巨大冲击波,住在纽约的媒体人何频与其合作者创办了“多维新闻网”。这是一个没有纸质媒体的新闻网,号称全球独立媒体,利用互联网无远弗届的条件,每天24小时在全世界各地发回消息。它自称不设立场,只是从新闻的角度选取任何有价值的消息,不仅有美联社、路透社、美国之音的消息,也有新华社、中新社的消息;而且自组采编人员,在世界各地设立采编队伍。这个新闻网站在几年中迅速扩张,成为立足北美地区、波及全球各地的中文重要新闻网。

何频后来离开“多维网”,在自己原有的明镜出版社网站“明镜网”上重新耕耘,以区别于“多维网”的风格,增加新闻性和内幕性。近年来,开办“明镜网”上电视系列,虽然在报道新闻方面紧跟主流新闻,但是新意不多。谈话类节目颇有市场,并辅助以电子期刊,集中报道内幕新闻,但其中相当部分不过是供茶余饭后谈资的传闻和小道消息而已。

进入21世纪之后,北美地区中文媒体的新一波激烈竞争深刻影响了主流媒体。从2005年开始,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如《华尔街时报》、《纽约时报》、路透社,甚至电台“美国之音”等纷纷开办网上中文版。预料未来的世界主要媒体,都会在中文版上加大力度,从而使新闻更加透明,并使其成为全球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

分享到:
相关推荐